日前,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的“激情·奉献·廉洁——2023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先进事迹报告会”在京举办。重庆市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、重庆三峡融媒体中心党委副书记、副总编辑潘海琳荣获“激情·奉献·廉洁——2023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先进事迹报告会”先进个人称号。
激情·奉献·廉洁——2023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京举办。
“激情·奉献·廉洁——2023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先进事迹报告会”是全国广电行业党建工作和队伍建设的重要品牌。自2005年创办以来,已成功举办10届。本届报告会同时作为总局主题教育的重点内容,于4月底开始启动,经层层推荐、逐级筛选,从全国广电行业报送的113个推荐对象中,产生了49个先进集体和个人。
作为一名集制作人、编剧、导演、编辑于一身的艺术家,潘海琳常说:“工作就是我的天,只有尽情自我燃烧,才能实现事业无悔。”为了讲好每一个故事,她不顾双膝滑膜炎的病痛,长年打着绑带,戴上护膝坚持到基层采访。2019年初,潘海琳被检查出早期肺癌。手术后不到10天,她就出现在单位。一个多月后大病未愈的她飞赴北京广播剧《“事儿妈”宋小娥》的录制现场,让很多人无比惊讶。面对他人关心的目光,她忍痛微笑着回应。谁也不知道,那时的她每说一句话,都会痛到汗水直冒。“这是一部具有很强现实性、思想性和深刻性的儿童广播剧,我希望听众能发现身边更多的真善美。”这是她创作的初衷,也是她精益求精的追求。
2020年,新冠肺炎肆虐。武汉解封不久,潘海琳不顾身体病疼,说服了家人前往武汉。深入到金银潭医院、方舱等地,采访了“抗疫英雄”张定宇、社区干部、志愿者、快递小哥、送餐老板等,参与创作的广播剧《英雄的守护》入选中宣部“庆祝中国共产党100周年优秀作品展”。
为创作广播剧《英雄的守护》,潘海琳(右一)深入武汉抗疫一线采访。
星光不问赶路人,时光不负有心人。从业30多年来,潘海琳创作了多部国家级大奖作品,其中广播剧《“事儿妈”宋小娥》《默默流淌的爱》等3部广播剧连续荣获中宣部“五个一工程”奖,《心中的溜索》荣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,《英雄的守护》《黄葛树下》《背着婆婆去打工》等7部广播剧荣获重庆市“五个一工程”奖。编剧导演的《玉兰花开》《安安》等10多部广播剧获得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专家评析金奖和一等作品,《守护》《鸿雁》等5部微广播剧荣获中国微剧大赛金奖。
潘海琳(左)为创作《玉兰花开》,深入一线采访人物原型袁玉兰。
走上领导岗位多年,众多荣誉在身,潘海琳也始终坚持奋战在一线。这既是她清廉家风涵养的生活工作态度,更是她传承“认真做事,清白做人”家训的坚定行动。“我没有做什么,但党和政府却给了我很多的荣誉。”她是中宣部“五个一工程”奖评委、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技人才、重庆英才名家名师、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、重庆市首届“德艺双馨”中青年文艺工作者、重庆市十佳新闻工作者、第十一届全国文代会代表等诸多荣誉。
潘海琳用行动诠释了“生命不息,创作不止”的真正含义。“今后我会保持初心,创作更多接地气、暖人心的精品,用优秀的广播剧和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。”
潘海琳参加第十一届全国文代会。
“激情·奉献·廉洁——2023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先进事迹报告会”节目已于8月30日(星期三)20:41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(CCTV-10)播出。节目播出后,可通过爱奇艺、腾讯微视、抖音、快手、哔哩哔哩、咪咕视频、知乎“视听新时代”账号,芒果TV、优酷、百度好看视频、喜马拉雅、新浪新闻等网络平台,以及“广电党建”“清风广电”微信公众号观看入选报告会的49个集体和个人先进事迹短视频展播。